2 检测仪器
在德国NEOPHOT21显微镜上进行表面裂纹宏观观察,在POLYVAR光学显微镜及其附件Mef3显微硬度仪上进行组织观察与显微硬度测量,在日本JSM25600LV扫描电镜(SEM)及能谱仪上进行断口形貌观察与能谱分析(EDS)。
3 检测结果
3.1 常规硬度与显微组织
对双金属带锯条基体表面裂纹附近区域进行了硬度测定,结果为557HV,比常规生产检验结果略有提高,但仍在技术要求允许的范围内。光学显微镜下观察,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+少量的细小碳化物颗粒,也符合技术要求,见图2。
3.2 表面裂纹宏观形貌
双金属带锯条基体表面裂纹宏观形貌见图1所示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裂纹基本上是沿着与双金属带锯条长度方向相垂直(略偏离垂直方向3°~5°,见图1中的位置标记1,2和3)的方向扩展,且裂纹均出现于基体表面缺陷部位。观察结果表明,已存在的表面缺陷与疲劳裂纹过早形成有着因果关系。
3.3 断口形貌与能谱分析
在虎钳台上沿表面裂纹扩展方向将基体垂直掰断,制取疲劳断口样品。在扫描电镜上对疲劳断口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,图3a~d为典型的断口形貌特征。从扫描电镜照片中可以看出,裂纹起源于基体表面上的圆弧状微凹坑(图3a),微凹坑深度为0.013mm(图3b)。对微凹坑区域进一步放大(图3c),可看出微凹坑表面形貌呈凹凸不平的丘岭状。对微凹坑表层进行能谱分析(见图3c中的标记点a和b),分析结果见附表与图4。可见,微凹坑表层是Al,Fe,C和O元素的富集区域,此外还含有Mg,Si,Cu和S等元素,由此可推测出微凹坑表层主要是由Al2O3和Fe2O3等氧化物组成的夹杂富集区域。 |